网站首页
古都南京
佛教文化
书画交易
生活服务
饮食健康
南京黄页
绿色南京
Baidu

ToP

书法家邹宁春
[ 录入者:zxyzxy | 时间:2016-01-09 20:33:15 | 作者: | 来源: | 浏览:3779次 ]

邹宁春,号春雨,生于1956年,毕业于南师大英文专业;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被评为2011年中国书法函授大学优秀学员的称号;

    荣获全国第十一届“庐山杯”暨“盛世宏基杯”书画大展赛中年组金奖;荣获“东方红·赞歌声声献给党”书画大赛金奖,并授予“东方红·共和国功勋艺术家”荣誉称号;

荣获“中华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中老年书画名家精品选集金奖,并授予“辛亥革命·共和书画名家”荣誉称号;

书法作品篆书四尺整张被南京栖霞寺收藏和八条屏楷书被南京清凉寺收藏;

并入选201210月入选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清凉雅集第52页书号 lsBN 987-7-5356-577-0 荣获中国书画服务中心颁发的:中国人民艺术家资质证书和中国一级书法家

 

    


 


     


   



   



     



     



   



    




      



   



    



     



     


      


       




   


    


     







  桃香书艺

评宁春的小楷

好长时间没看宁春的书法了,最近她送了我一幅她写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仔细读来,感觉宁春的字又长进了一大步,从临帖时的刻板走向了灵活,写出了字的灵动,把一篇《桃花源记》写活了,那一个个字就像桃花的一张张笑脸。

我先跟着宁春的字走进陶渊明的桃花源,领略一个不同的世界,一个和谐、美好、宁静的世界,那里没有嘈杂,没有喧嚣,是一个美丽的农耕家园。从宁春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的心境。宁春的字就像桃花源一样的清爽干净,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宁春写字的专注就像《桃花源记》中的渔人捕鱼,专注于一而忘其余,入“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故而能写出工整规范的一流楷书,你仿佛能闻到那阵阵墨香从她的笔端溢出。而看完整篇《桃花源记》,你就闻到了桃花那淡淡的清香。

书法创作对于宁春来说是一种抒情,一种充满诗意的寻觅过程,一种笔墨的荡漾和自我体验的陶醉和沉浸。阅后感触颇深,精致的楷书写得灵动流畅,规范严整,颇见功力,满纸散发着古典笔墨的幽香和韵味,跳动着古时候书法家的旋律和音符。

宁春以小楷见长,她的字我最喜欢的就是她的楷书。楷书,法也,规也。书法之大美,书法之主脉,书法之正宗。宁春工整严谨的楷书启示我们,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审美观,规范秩序都是一种大美。中华民族独特的书法尤其如此,它是文化底蕴深厚独一无二的汉字书写的精神行为。经典之作,必然浸透着光阴的打磨,我知道宁春在书写送我之前不知写了多少遍!每个字,笔不到位死不休,既无率意妄为之笔,又无草绳搭木无法识别之字,正宗、正源、正本。书以工为贵。凡佳作皆生机勃勃,堂堂正正,恢宏丰盛。

我把宁春的楷书归类为工,并非妄言,而是她书写本质的体现。所谓工,就是精工细作,苦心经营。清人杨景曾有诗曰:天衣无缝,云锦薰浓。工力悉敌,斯为正宗。得心应手,矩镬从容。绳取其直,剑爱其锋。风前芍药,月下芙蓉。游神众美,若金在熔。杨景曾对工的描述很适合解读宁春的楷书。总体观赏宁春的楷书,确实有一种风前芍药之色,月下芙蓉之形。尽管她写的是《桃花源记》,但我除了想到桃花,还会想到芍药和芙蓉。整篇《桃花源记》犹如一件丝织品,铺锦列绣,雕缋满眼,自然天成,天衣无缝,经纬合度,得心应手,既有宁春对笔墨纸张的那份虔诚恭敬之心,也有宁春若干春秋苦临而转化成的审美意识。

说宁春楷书之工,并非指用笔结字刻板呆滞,而是点画空灵而富有变化。所谓空灵,不仅体现于提笔运笔之中,也蕴含于造字结构之中。宁春写字周遭静寂,三五个小时,静坐如松,只有笔锋抵纸的沙沙声,时而传出。我看了一下字的篇幅,估摸所需时间,写完这幅字至少需要3小时。我问宁春,你花了多长时间?她回问我:“你觉得能要多少时间?”我脱口而出:“至少3小时。”她说:“更长点,4小时。”


透过寂静的时空,我看到宁春用笔提按分明,起伏变化有序,笔底流出的墨迹清劲妍丽,锋尖一小截既恰到好处又干净利落地行走在纸上,精致入微,触目惊心。字的结构依靠虚实空灵的变化,似乎笔笔断,实质笔笔连,实处生虚,以虚运实,姿媚灵动。宁春楷书这种笔法断在字内,连在字外的笔断意连,主要体现在空中作势,来去无迹,不可端倪。绝大多数情况下,笔法的丰富性体现于宁春极其自然的挥运,正逆、藏露、方圆、轻重大都流之锋尖,形成的笔迹细劲,露而不显,似刚而秀,似瘠而腴。宁春的楷书使劲力气,至于沉劲入骨,笔乃能和,和则不刚不柔,变化斯出。刚柔是对立统一的两极,刚含筋骨,柔含血肉,刚柔相济,神彩焕发。慢慢咀嚼一下宁春的楷书,可以感受到一种秀逸、清雅、精巧的和谐之美,有一种生命气息的律动,精神气质的勃发,情感状态的渲泻,那种刚健有力隐藏于轻重对比之中,风骨标举,耐人寻味。

宁春楷书之工,还体现一种形式典型的审美规律。整篇《桃花源记》395个字,工得没有丝毫杂质,没有半点草率。这不光需要功力,还需要耐性。宁春的功力兹不用说,耐性源于深沉的静穆。宁春的楷书,无论是单个字,还是一幅字,上下左右都安排得天衣无缝,不偏不倚,大小适中,平等矗立,从不顾此失彼。这种超乎寻常的艺术感觉,令人赞叹。其实,在书法创作中,写出变化容易,写出一致难。每一个字都能品出浓郁的图案趣味和极高的艺术品位,无论从局部或整体上看,都云锦薰浓,错彩镂金,意味无穷。宁春的楷书疏密穿插,大小长短相形,既气度神闲、毫不板滞,又繁简得当、意趣风发,互映生辉,工到极致。

工源于满整端直,安静敦重的方正。方正是书法艺术体势和用笔风格的体现。方形既是直观的感性的,也是概括的理性的。方则止,表现出一种静态之势。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表明方在人们的视觉中有着安静之态。从空间上来说,方正确实具有端庄的形状,静止的态势。“至静而德方”,蕴藏着安贞厚德的品格。方正渗透着中华文化哲学的深刻内涵,不仅体现于书法的结构和用笔,而且广泛应用于艺术品的鉴赏和品评。在书法美的领域里,方正具有端直、严正、满密、整齐、安贞、敦厚等美的特质。宁春的楷书工整安静,和他的品性一样沉凝稳健。她的字,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看到严密的方形,连一些竖长的偏旁,也方正化了。它首先给人一种安稳静穆的感受。然后,再看整个字,均力求构成方形。有些字处理得极为绝妙,上部的长横极尽拉长,甚至达到“似不欲还”的程度,但是,横与竖交叉之处收得住,仅微微上翘或下垂就立刻停止,意在不破坏整个字的方形。长撇也翩翻展势,左右延伸,但却止于多画的平齐之处。当然,美妙的弧线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收敛,为方正注入鲜活的动感,安而不死,静而不滞。宁春用笔虽然规整,但笔画略有微妙变化,不显得呆板。末段丰腻的捺笔,略略打破矩方之形,但又在稳定性中含茹一定的动势,体势方正而中宫宽博。修长的横画弧形,曲直动静互相生发,显得工寓巧中。更值得一提的是,入笔处的折方,斩钉截铁,更显出绝妙的功力和技巧。总之,宁春的楷书,以方笔突出方折的结字和用笔,符合平衡和对称规律,尽可能以古拙的正面形象示人,然又不乏变化和动势,既不板律也不流滑,方严高古,朴厚雄秀。

书可道,非常道,之于书法,“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常学常新,博大精深,永无止境,或许正是书法传承五千年不衰,充满无穷之魅力所在,宁春的《桃花源记》自有她的独特之处。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王樟炳书画家 [下一篇]南京著名书画家程学富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意见与投诉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2008-2013 南京名片- 南京名片网

联系方式: 15851899322、15852917604 苏ICP备090512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