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守顶,又名叔鼎、叔顶,号北魏遗臣,别署真如草堂。幼承家学,工小楷,善辞章,于音律、绘画、诗词、训诂等多有涉猎。虔诚的佛门弟子,一心向善,为普通法师入室大弟子,随师入南京栖霞古寺精研佛学与书法,主修净土宗,书宗魏晋。
寂寞是浅薄的无聊,而孤独才是最高的境界。
苍穹展翅书壮志 墨海扬帆竞风流
—青年书法家魏守鼎的成才之路
求是斋 周保亚
西楚彭城,钟灵毓秀;两汉发祥,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代不乏笔墨韵士。青年书法家魏守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志向之宏远、用功之勤谨、书艺之精进、成就之可观,皆令人钦佩与刮目。
数年前,于户部山文化市场天元画廊处,见一魏碑楷书对联,用笔苍劲,气势不凡,不禁驻足品读,欣而赏之,当即啧啧称赞曰:“这字写得不错,有两下子!”,一打听方知出自二十多岁的后生小子魏守鼎之手,当时就心生敬意,为书画名城徐州有这般文化茂才而高兴,从此纡尊降贵,存心留意,乐与之游,以逞见贤思齐之私衷。
翌年初夏 ,忽接松芝先生电话,邀约参加魏守鼎的拜师仪式,以作见证。老师就是著名的佛门书法家,南京栖霞寺云谷书画院的执行院长释普通法师。原来守鼎敬佩崇拜普通法师深厚的学养和精湛书艺有年,一直想拜师学艺,苦于没人引荐,松芝先生又是一位古道热肠之人,常向法师提及此事,有意牵桥搭线;更有普通法师的慧眼识璞玉,爱才惜才的伯乐精神,好事遂成。
普通法师,号一痴僧,南京云谷书画院院长。于2008年在云水居玄印法师门下剃度出家。先后得到赵永本、孔仲起、洪世清、陈梦麟等名家的指导。其作品不以张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眩人眼目,而以不激不厲、不温不火、雅致温润,率真随意享誉书坛。曾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于书法、诗词、文博皆有建树。工楷书,兼擅草书,创作重品格、内涵和气韵,移情入书、风貌多变,是国内著名的佛门书法家。
守鼎出身文化世家,幼从祖父魏世杰先生习字多年,在颜真卿的楷书和郑文公碑上临池十数年,在用笔和结体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少年即享誉乡里。得拜名师释普通法师后,大开了眼界,入了正轨,法师有针对性的师教,如醍醐灌顶,用守鼎自己的话说:“无论在书法的技法还是作品的意境上都有翻天地覆的变化。”
诸葛丞相有言:“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守鼎的奋斗历程正印证了这一成才真理。数十年来,当别人闲暇之中都在专心打麻将甩掼蛋、喝酒K歌的时候,守鼎却不愿虚度年华,不甘平庸,反复临摹王羲之的《乐毅论》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虽寒暑至极而不易其趣,劳累疲惫而勤勉有加!足见其人之理想、抱负与毅力。如此刻苦努力,矢志不移,锲而不舍,金石为开,不独技艺日臻完善,由此也不断拉开与普通常人的学养距离。于斯可见学与不学,何啻霄壤之别!正如西哲所云:“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信哉斯言。
余观守鼎书法,见其以楷、行为主,触类旁通,兼及草、篆,笔法细腻精到,风骨萧散,挥洒自如,妙趣天成,常于尺幅之间挥翰走笔,往往兴之所至,皆成佳作。由是观之,这位年轻书法家恒心恒产、精心精品,自是拒绝平庸、勤奋多才之士,其多才固然出自天资,而更多者则源于平时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毕竟天才出于勤奋,舍此无它,明乎此理,于立志成就一番大业者,无不具有启发意义。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艺术要为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守鼎刚过而立,精力充沛,正是展翅翱翔,扬帆弄潮的好年华。愿守鼎坚守正确的艺术方向,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锐意进取,努力创造更多更好人民大众满意的书法精品。
2014年11月22日于户部山中
魏叔鼎书法评论
汉字肇始或依山川之势,或依鸟兽之迹,或感日月风雨之行,或悟天地自然之道,一言概之外师造化之功,内师心灵感悟。
魏君叔鼎,出身彭城书法世家,其祖父世杰公于北魏造像碑刻用功数十年,卓然成家,望重乡里。叔鼎自幼蒙其庭训,楷法工稳,且自然舒展,兼之笃信佛法,笔下又具空灵之意趣。
其与予相识三载有余,蒙其敬为师长,颇感惭愧,深感自身学浅而无所教。自悟凡书法大成者,莫不取前贤法乳育自身性灵,进而感悟自然,解脱自在。以自心为世界,无法而法,风格自成。
叔鼎未及而立之年,而能于书法一道成就卓然,前途未可限量,期许将来并与之共勉。
岁在甲午初冬时节 一痴僧普通于金陵长江南岸舍得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