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古都南京
佛教文化
书画交易
生活服务
饮食健康
南京黄页
绿色南京
Baidu

ToP

朝天宫前的仓巷,因直通三国时孙权的重要粮仓——苑仓而得名
[ 录入者:58815861 | 时间:2016-01-07 09:46:43 | 作者: | 来源: | 浏览:1825次 ]

海青天仓巷惩奸商
    朝天宫前的仓巷,因直通三国时孙权的重要粮仓——苑仓而得名。
    为了方便运粮,在孙吴赤乌三年(240年)专门开了一条运渎。此河南起秦淮,北抵仓城,通航于苑仓。当时运渎上“粮艘万斛,廓其有容”,水运十分繁忙。这条通往苑仓的巷子,其繁荣状况可想而知。仓巷北端之桥,古代叫“仓桥”或称“仓巷桥”。因稍北有冶山道院,又称“崇道桥”。清同治年间,在朝天宫故址建江宁府学后,此桥改称“道济桥”。
    在明代,运渎已不再用来运粮,但仓巷仍处在南京城内南北交通的重要干道上。从鼓楼经绸市口(今广州路小粉桥)、管家巷、双石鼓、易驾桥(今铁管巷、三茅宫)、大王府巷,再经仓巷到下浮桥、菱角市、来凤街,基本上处于一条直线上,是鼓楼到城南凤凰台地区的交通要道。由于仓巷自古以来是运粮必经之地,这里的米市特别繁荣,粮店林立。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著名的清官海瑞,在被张居正、高拱排挤打击,闲居16年之后又东山再起,出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他在南京任职两年期间,经常微服私访,平反冤狱,严惩贪官污吏和不法奸商。有一天,海瑞到仓巷私访,发现这里有个不法奸商,大斗进,小斗出,贪婪地盘剥农民和市民。海青天大为恼火,立即亮出官印,勒令这奸商以略低于市价的价格将米卖光,之后又查封该店,不准他再做粮食生意。贫苦市民看到海青天惩奸商,无不交口称赞,拍手称快。
    海瑞为官,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有个叫陈海楼的御史,与海瑞是相同级别的官员。他仗势欺人,用“红票”到米店买米,只给半价。米店老板见他是个大官,敢怒不敢言。有个叫何敬卿的秀才出来打抱不平,持“红票”到海瑞那里去告发陈海楼御史。海瑞大怒,欲加严惩。这时,其他御史纷纷出来为陈海楼说情,说他已知错,保证不再犯了。海瑞仍不罢休,令打买米皂隶30大板,并将其枷号于陈海楼的衙门前示众,以示对陈海楼的警告,使他威信扫地,狼狈不堪。此事一出,南京六部衙门与府县诸官再也不敢到市场上去强索硬取财物了。官声大损的陈海楼,对海瑞恨之入骨,一心想伺机报复。然而海瑞死后,陈海楼随同其他御史去吊孝,看见海瑞家里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比一般的老百姓还清苦,极为感动地说:“我已经没有怨恨海瑞的任何理由了。”
    户部尚书苏民怀是海瑞的同乡,在料理海瑞的后事时,亲自检点其财物,仅在他的竹编箱子中,发现俸银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司寇王凤洲评已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此九字是对海瑞生平的恰当评价。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朝天宫西的望仙桥,古称“西州桥.. [下一篇]泥马巷位于朝天宫东南,地近三山..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意见与投诉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2008-2013 南京名片- 南京名片网

联系方式: 15851899322、15852917604 苏ICP备090512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