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
如今船有了,舵有了,航道开通了,需要的是众人划桨开大船了。
如果说小岗村错过了第一次发展机遇,那就要紧紧地抓住这第二次。
中国的农村改革从小岗开始,中国新一轮的农村改革的航船还要在小岗启航。
历史的重任
落在了沈浩的肩上。作为小岗村的当家人,他周围有那么多期待的、鼓励的、审视的目光,他能睡得着觉吗?
那些日子,他心里就像着了一把火,而且越烧越旺,熊熊的火焰中,他看到一道绚丽的彩虹,那就是涅?的凤凰,那就是小岗的明天。
小岗的航船迅速启航了。
正式启航的时间是:2008年10月1日,也就是总书记离开小岗村的第二天。
国庆节那天一大早,沈浩刚刚走进村委会,就有人来访。来访者递上一张名片,姓黄,名片上有很多头衔,自报家门是来做生意的。
黄老板是江苏无锡人,脸上写着生意人的精明和智慧。
他给沈浩输入的第一个理念是:过去我是把生意当事业做,现在我是把事业当生意做。沈浩觉得这个提法很新鲜,继续聊起来。
黄老板说,昨天看新闻联播,得知总书记来小岗视察,我想商机来了,看完新闻联播,我马不停蹄连夜往小岗赶,夜里11点半,就到了小溪河镇,在镇里住了下来,天不亮就赶到这里了。现代化的交通真的很快捷啊!
从总书记来小岗视察能看到商机,沈浩佩服这个生意人的犀利的目光。
生意场上有句名言:推销商最难推销的是自己。黄老板首先要自我推销。
他自我介绍说:"我最早搞装修,当过无锡市家具商会会长,社会知名度蛮高,社会回报并不多,接着又做房地产开发,搞项目定位和企业策划。从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出后开始,我们就形成了一个'龙门工程'的团队,和上海、无锡的一些媒体合作搞农村项目开发。先后在利辛搞了一个玉器村,在郎溪搞了一个山货村,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小岗村。
"好啊,我们想到一起了!"两人一拍即合。
既然是为小岗的发展而来,就是我们小岗人最好的朋友,小岗缺的不只是输血功能,更缺乏的是造血功能。我们最大的希望是借风行船,共同抵达彼岸。
3月8日,"两会"结束,11日,黄老板再一次来到小岗,这一次他是带着"想法"来的,那份厚厚的策划案足足有100多页,有"380工程解读",有"五统一分"的准则,有具体项目的合作协议。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沈浩发现黄老板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事业心的人,于是给他下了一纸聘书:聘任黄庆昶为小岗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分管村经贸办和招商引资工作,兼任"380"工程办公室主任。从那时起,黄庆昶的名片上又多了一个新的头衔,不拿工资的村委会主任助理。
5月14日至17日,黄庆昶第一次以小岗村主任助理的身份去北京参加全国村社促进会组织的"村官论坛",在筹备会上,沈浩准备了一个倡议书:把小岗建设成为农村改革的试验区、中西部农业发展的示范区、军民共建的国防教育园区、4A级红色旅游区、全国退伍军人培训中心、全国村官培训中心……实现了上述发展目标,小岗村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
多么宏伟的发展蓝图啊!多么诱人的发展前景啊!
沈浩也有自己的顾虑,自己毕竟是"外来人",第二个任期剩下的时间也已经不多了,下一任小岗村的当家人是谁?有人提出"岗"人治"岗",有人提出让他继续留任,这都是组织上考虑的事情,可他衷心希望,小岗的明天会更好!
沈浩在小岗6年,小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收入增加了3倍,从2300元提高到6600元。
2007年3月,沈浩被安徽省评为"优秀选派干部标兵";
2008年1月,在全国农业十大新闻人物评选中,沈浩获得特别奖;
2009年,全国村长论坛组委会授予沈浩"优秀村官特别奖"。
面对这么多的荣誉,沈浩说:荣誉是什么?是一枝已经开谢的鲜花,不足以珍惜。人需要珍惜的是不为名利所累的进取精神,背着包袱走路,永远也不会走快。
时光荏苒,眼看第二个任期就要满了,沈浩和小岗人在思考同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谁是小岗村的掌舵人。
就在沈浩去世的前3天,严金昌试探性地问沈浩:"沈书记,3年又快到期了,我们还想再扣你3年。"
沈浩脸上掠过一丝苦笑,没有立即回答。
"沈书记,你掏心窝子的话说,如果我们大伙还想留你,你能答应吗?"
"老金子,叫我说什么好呢,我理解乡亲们的这份真感情,可是……"沈浩欲言又止。
停顿了一会儿,沈浩半开玩笑地回答说:"如果真的是那样,我就不走了,永远留在小岗了。"
就是这句半开玩笑的话,却成了最后的谶言。
其实,老金子的话不是开玩笑。早在一个月之前,小岗村186名村民已再次摁下红手印,继续挽留沈浩。这纸"请愿书"沈浩却没有看到。
这就是沈浩大写的人生。
不是跋的跋
中国有这样一个村庄,
这个村有这样一个村长。
中国人不会忘记那个叫小岗的村庄,
那个叫小岗的村庄不会忘记那个叫沈浩的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