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桥建于南唐,为江宁府城的南门桥。南宋咸淳年间,户部尚书马光祖重建此桥,更名为“长安桥”,为五拱石桥;明初复建,更名“聚宝桥”;清代又几经修葺。古长干桥是水陆码头交会之处,它前临长干里、雨花台,后倚南门、镇淮桥,百雉纡馀,万户栉比。《吴都赋》云,建业南五里,山冈间平地,吏民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和东长干之分。大长干在越城东,小长干的越城西。地当咽喉要道,六朝交兵在南者,必先据此。由此,长干桥犹如古城金陵的门户,曾屡遭战火,最严重的当数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攻占南京和“天京保卫战”时,皆在此激战,桥因此而渐圮。清代和民国时曾修建。1951年建水泥桥,为南门外的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