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上新河上有马头、崇安、拖板、螺蛳四桥
上新河
上新河在今南京城区西南部。明初,此处共开了三条运河,分别叫上新河、中新河、下新河。上新河是这三条运河中开凿最早的。
明初建都应天府(今南京),大规模兴建城影宫阙,需要大量木材和其他建筑材料,这就需要在南京找一个便于木材集散的场所。上新河对面的江心洲,绵亘十多公里,势若长堤。洲旁的夹江,水流平缓,便于木排停靠和分散,可随时转运进城。因此,明初便在这一带开一河道,作为木排进城的水道,取名为新河。新河开辟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运输事业的需要,故又接连开了两条河。因先开的河在上游,遂称上新河,后开的两条河,后开的两条河,分别称之为中新河和下新河。中新河与上新河相通,是停泊官船的地方,下新河则是木商贩运木材的地方。
新河的开掘,使这一地区很快繁荣起来,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繁华市镇——上新河镇。清朝初年,这里设上关,进行检查、收税工作,并设有管理地方行政的衙门——江东司。那时,此处商贾萃集,竹、木、油、麻在这一带集散,成为沿江重镇。明清时代,端阳竞舟多在这里举行,其时彩旗箫鼓,龙舟画舫,盛极一时。
有河必有桥。史载上新河上有马头、崇安、拖板、螺蛳四桥、马头、崇安两桥现已不存在。
拖板桥是因为这个桥的桥板是活动的而得名。明、清时在此桥上设立关卡,专门征收船税。所有船只经过这里,照章纳税后,才将桥板拖去,放船通行,当地人们遂称之为“拖板桥”,现已改建为钢筋水泥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