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古都南京
佛教文化
书画交易
生活服务
饮食健康
南京黄页
绿色南京
Baidu

ToP

佛教入门相关名词解释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19-02-13 10:05:14 | 作者: | 来源: | 浏览:2578次 ]


佛教入门相关名词解释
什么是无相布施?
什么是解行并重?
什么是五家共有?
什么是诸行无常?
什么是缘起性空?
什么是涅槃?
什么是四依止?
什么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什么是菩提即烦恼,烦恼即菩提?
什么是不二法门?
什么是一心二门?
什么是六成就?
什么是无相布施?

无相布施,就是布施时没有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当然布施后更不存求报的念头,这种三轮体空,无相而施的功德,才是最大功德。
为了求名,为了求利,为了怕堕入恶道,甚至为了求得自身的健康福祉而布施,就叫有相布施,是属有限的功德。不求任何利益,不计任何代价,以及有无报偿都不计较,完全为了别人的需要而行的布施,就叫无相布施,无相布施的功德是无限的。
《金刚经》云:“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讲话、做事、吃饭、穿衣,只要心存慈悲,处处可以帮助别人,造福大众。但是不可斤斤计较于人我,不可罣碍布施多少于心上。
什么是解行并重?
修学佛法,首须理解经教,也就是要读经阅藏,听经闻法,以了解教义;如果不重慧解,盲修瞎练,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光在慧解上着力,在修持实证上没有下功夫,也只是“如人数他宝,自无半分毫”,不能获得学佛的利益。因此,学佛必须解行并重。
什么是五家共有?
佛陀说世间的财物为五家所共有。所谓“五家”,即大水、大火、盗贼、贪官污吏以及不肖儿女。虽然我们拥有万贯家财,逢到大火、大水,可以把我们的家当焚烧成灰,或流失净尽;遇到盗贼、贪官污吏,也会抢走我们的财富;即使亲如儿女,如果不肖奢侈,也会使家财转眼成空。所以,人生在世,累积财富不如累积功德。
什么是诸行无常?
“诸行”是指世间上一切形形色色的事物。这些事物,若依佛法来观察,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
可以从两个道理来说明:
一、三世迁流不住,所以无常;
二、诸法因缘生,所以无常。
什么是三世迁流?
过去、现在、未来叫做三世。一切法在时间上 是刹那不住,念念生灭,过去的已灭、未来的未生、现在的即生即灭,故说无常。何谓诸法因缘生是无常?因为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离散则消灭,因缘是无常的,由因缘所生之法,自然也是无常。譬如人生由过去的业识来投胎,到呱呱出世,由幼而成长,以至衰老而死亡,又再去投胎,以后又是死死生生,生生死死,如此三世迁流不住,生命实实在在是无常的。又众生的生死,叫做分段生死,菩萨位上的生死叫做变易生死,未成佛果,必然有此两种生死,有一期一期的生死之相可得,而此一期一期的生命,即是从刹那不住,念念生灭的变异而死亡。《法句经》说,积聚终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当离,有生无不死。这都是说明人生无常的道理。
人的心念亦然,一念生一念灭,刹那间变幻莫测;宇宙万事万物也是如此。一切现象是时时刻刻,刹那生灭,刹那变化,换言之,是时间性的存在而已,亦可说是永远的过程而已。世界的生住异灭,气象的春夏秋冬,人生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的一切,均如大河之流,滔滔潺潺,永远如此,都是流动变化的状态。在这流动之中,并无任何一个不变的东西。
再说宇宙世间一切事物,依物理学来说,没有一样是静止的,既都是动的,即是无常。如花朵,以肉眼来看,它是静的,若用佛法来观察,则知组成花朵的各种元素都是动的,且在迁流不息的新陈代谢中。从各种元素的变化,而促成花朵的逐渐凋谢,它虽然也曾鲜艳一时,但终究要枯萎死亡,因此,我们知道它是无常的。如果它不是无常,而是常住不变的,那么花朵将永远不凋谢,不枯萎;既然会凋谢、枯萎,即证明它是无常的。
通常我们说,人的感受有三种,即: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苦受当然是苦,乐受依佛法说也是苦,这是坏苦。譬如健康、美丽,这是快乐,但当失去了健康、美丽时,痛苦就跟随而来;又如一般人常常感叹人生没有不散的筵席,筵席时快乐,散席时就感到悲伤,所以说乐受是坏苦。不苦不乐受所感到是行苦,如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世间没有真正长久不变的,这迁流不息的转变,带给人类的也是一种难以忍耐的苦,这是无常的苦。所以说,在诸行无常下,诸受皆苦。
什么是缘起性空?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什么是涅槃?
涅槃寂静是说不论世间如何动乱,最后终归于寂静;不论万法如何差别,最后终归于平等。动乱归于寂静,差别归于平等,寂静、平等,这就是涅槃的境界。依佛法来说,达到涅槃的境界,已寂灭了一切烦恼和生死,而到了离苦得乐的境地,亦即圆满一切智德、寂灭一切惑业的果位。一般人以为涅槃是死后的世界,如某某法师去世,便说得大涅槃了。其实涅槃的定义是不生不死,即“灭度”的意思。
什么是灭度?
灭是除灭执着,灭除我执、法执,灭除烦恼障、所知障。度是度生死,度凡夫的分段生死,度圣贤的变易生死。涅槃是解脱,烦恼是系缚。离系缚处,即是解脱;断烦恼处,即是涅槃。譬如一个犯人,为杻械枷锁系缚时,无自在可言,一旦卸除了,便得解脱。众生为贪瞋痴等烦恼所系缚,若修习佛法,断除烦恼,即得解脱,解脱即是涅槃。除此以外,若想再觅一涅槃,实在不可得。
佛在世时的诸大阿罗汉,也都是现证涅槃而后游化说法、托钵乞食。由此可知,涅槃并非离一切法之外,别有一物可以证得。法法本来即是涅槃,只因众生无明覆心,妄想执着,视一切我、法皆有实体可得,所以处处都成为障碍系缚。若是圣者,知一切缘起法,虽有而自性空,无所系着,则能即物而得解脱,解脱即是涅槃。
什么是四依止?
“四依止”就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是学佛者应该依循的四个准则。
依法不依人:依止永恒不变的真理而不依靠有生灭现象的某一个人。
依义不依语:从义理本身去把握真理的内涵,而不执着戏论,满足于语言文字的游戏。
依智不依识:以般若智慧为人生行为的规范,而不依顺一般的俗知俗见。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持究竟的宇宙真理,而不盲从方便邪说。
四依法是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指南。能够依止四依法,得其门而入,才能探骊得珠,登入真理堂奥。
什么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一”就是只有一个,“多”,就有很多个了;但是,在佛教看来,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不二。
一朵花与一个虚空,孰多孰少?孰大孰小?一粒花种籽由种在土壤里到萌芽成长,需要雨水的灌溉、肥料的培育、阳光的照耀,还要有风来传播花粉,有空气来沃养成长。所以,一朵花是集合了全宇宙万有的力量才得以绽放的,一朵花即等于是一个虚空,“因缘有二法,实性则无二”这也就是一多不二。
再进一步从世法上来说,我们每天的生活里面,要吃饭、穿衣,要坐车、住房子,要希求多闻、资养色身。这一切一切,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农夫种稻、工人织布、司机开车、建筑师盖房子、专家学者讲授、科技资讯传播而来,所谓“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一个人必须仰赖那么多人事的聚集辐凑才得以生存,这个“一”岂不是包含了无限?
了解这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之后,就会觉得“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了。
什么是菩提即烦恼,烦恼即菩提?
佛陀成道时,即于菩提树下做如是言:“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妄想执着缠裹着我们心中本自具足的佛性,使之不得开显;但若离开此心,又别无烦恼可除,也别无菩提可得。所以,菩提也好,烦恼也好,都在此心的迷悟之间。一念觉则菩提显,一念迷则烦恼生。就像一面镜子,沾满灰尘时是它;拂去灰尘的,也还是它。要让它沾满灰尘或拂去灰尘,都只能在镜上求,离开镜子,则什么也找不到。
当我们懂得往心内修正自己,探求自己本来面目时,烦恼虽热恼,解脱的希望也含生其中。
什么是不二法门?
显示超越相对、差别的一切绝对、平等真理的教法,称为“不二法门”。《维摩诘经》对“不二法门”的意见有:生、灭不二;我、我所不二;受、不受不二;垢、净不二;动、念不二;一相、无相不二;菩萨、声闻不二;善、恶不二;罪、福不二;漏、无漏不二;为、无为不二;世、出世间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我、无我不二;明、无明不二;色、空不二;根、尘不二;正、邪不二。
而不二法门的人间化,即指:
人在山林,心怀社会。
立足地球,放眼宇宙。
身居市井,志在佛国。
天堂虽好,人间更美。
法界无边,家庭第一。
今日一会,无限未来。
今之俗语多援引“不二法门”一语,转指学习某种学问技术唯一无二的方法。
什么是一心?
《大乘起信论》为了说明心的性质,遂将含摄诸法的众生心分为“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以显其体用,称为“一心二门”。“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都是说明众生与佛本具同一心性,只因无明妄想而呈现生住异灭、迷悟染净之相。
心真如门:心的本体,没有生住异灭、迷悟染净等对待差别之相,为绝对平等之理体,此理体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真实如常。
心生灭门:心的动相,随缘生灭,所以呈现生住异灭、迷悟染净等对待差别之相。
心的本体为生起万法的第一因,然凡夫偏于妄情,所以不见平等之理体,若除妄情,则真如之体自现。故知真如、生灭二门,实则不一不异:约义来说,真如门是绝对平等的本体,不生不灭的实在;生灭门则是相对差别的诸法,生灭变化的现象,二者截然不同,故说不一。约体而言,非真如本体之外有生灭现象,因此真如即生灭,生灭即真如,故说不异。以水波的关系为喻来说,水是静的,波是动的,此为不一;离水则无波体,此为不异,故知不一不异是一体的二面。
从以上的诠释得到一个结论:宇宙万有的本体为一心,众生与佛同具此心,然此心有觉与不觉之分,故析为二门,觉者称为心真如门,不觉者称为心生灭门。由心之本体而言,具有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等性质,为绝对的无差别相,称为心真如门;由心之动相而言,具有生、灭、增、减等性质,为相对的差别相,称为心生灭门,此二者为一体两面之关系,即称为一心二门。若以禅宗公案“慧可安心”来说,未安之心就是心生灭门,已安之心就是心真如门,因此凡夫只要识心寂灭,泯除妄想的动念,即可见性悟道。
什么是六成就?
佛教讲因缘,凡事必须因缘具足、众缘和合,方能成事。此缘起法为佛陀所证悟,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就是佛陀说法,也必须具足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众成就等条件,才能开演法筵,此称之为六成就。
如是:为“信成就”。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受如是之法是佛所说而不疑,并依之而奉行,故称信成就。
我闻:为“闻成就”。是阿难亲闻佛陀说法,故称闻成就。
一时:为“时成就”。指说法的时间,法王启运嘉会之时,众生有缘而能感者,佛即现身垂应,感应道交,不失其时,故称时成就。
佛:为“主成就”。指说法之主,佛是世间、出世间说法化导之主,故称主成就。
在某处:为“处成就”。指说法之处,佛曾于忉利天为母说法,除此,皆于人间的印度摩揭陀国、舍卫国等处说法,故称处成就。
与众若干人俱:为“众成就”。指闻法之众,菩萨、声闻、缘觉、天、人等诸大众云集听法,故称处成就。
以上六缘具足而教法兴,故称之为六成就,如果缺其一,即不能有正法流传,故知成就道场说法,非一人所能为,须待信、闻、时、主、处、众等因缘具足,方能开演法坛。因此今之说法者,应当秉着恭谨虔诚之心,宣说法要,令大众菩提增上,蒙受法益;而闻法者也应心怀稀有难得,难遭难遇想,并且发愿护持正法、成就道场,如此方能使佛光法水源远流长。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释惟度法师 [下一篇]释永乾,法名永乾,字号大广,俗..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意见与投诉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2008-2013 南京名片- 南京名片网

联系方式: 15851899322、15852917604 苏ICP备090512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