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古都南京
佛教文化
书画交易
生活服务
饮食健康
南京黄页
绿色南京
Baidu

ToP

方氏灭门正学路 正学路位于中华门外
[ 录入者:58815861 | 时间:2016-01-07 10:11:43 | 作者: | 来源: | 浏览:1669次 ]

 
  方氏灭门正学路
    正学路位于中华门外,东起晨光机器厂,西至雨花路。明初大儒、建文皇帝的老师方孝儒曾居于此。靖难之变后,孝孺携妻子儿女在此殉国。人们为怀念这一义举,遂以方孝儒的别号“正学”命名这条路为正学路。
    方孝儒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初浙江海宁人。他是一代名儒宋濂的得意门生。他博学强记,通晓经史,文章盖世。洪武二十五年任汉中教授时,被蜀献王特聘为世子之师,并为其读书处题额“正学”二字,时人遂尊称其为“方正学”。
    1399年,建文帝即位后,将方孝儒召至南京,委以翰林侍讲学士之职。建文帝年纪尚轻,缺乏治国治军的本领,加上本性柔弱寡断,他的叔叔们都不把他放在眼里,都想篡夺皇位,于是他便起用一些老臣为他出谋划策。因方孝儒是他的老师,更受到百般信赖和倚重,“国家大事,辄以咨之”。方孝儒对建文帝赤胆忠心,全力扶持。建文帝害怕他的叔叔们王权过大,拥兵为患,就采用齐泰、黄子澄的削藩建议,但遭到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诸王的反对。方孝儒替建文帝起草了一系列征讨燕王的诏书和檄文,并为他谋划削藩的方针策略。为此,朱棣对方孝儒怀有刻骨的仇恨,后在攻下南京后,迫令方孝儒为他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儒宁死不从,掷笔于地说:“死即死耳,诏不可草!”燕王咬牙切齿地说:“诏不草,灭汝九族!”方孝孺针锋相对地说:“莫说九族,十族何妨!”朱棣闻言大怒,当即下令在午门内将方孝孺磔死。相传明故宫午朝门内丹墀上的血迹石,即为方孝孺颈血所溅而成。如今雨后看血迹石,血色鲜红欲滴,嗅之似犹有血腥味!古代帝王处死大臣,一般都在刑部天牢、闹市行刑,或者推出午门外斩首,在午门内杀人是没有先例的。由此可见朱棣对方孝孺怨恨之深。
    方孝孺的就义前,作绝命赋道:“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我不尤!”朱棣处死方孝孺后,仍不解心头之恨,下令灭他十族。方孝孺的妻子郑氏,儿子中宪、中愈,知道老头子是块硬骨头,不会屈服于压力,必遭灭门之祸,因此差官还未到就先上吊自杀了。他的两个女儿,也都投秦淮河死了。这个案件,株连致死者竟达870余人。
    方孝孺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受到人们的尊敬。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有人为他建祠、树亭。著名戏曲家汤显祖还曾为他树了墓碑。但是,县令邵甲害怕因此获罪,下令将它们都捣毁了。清代顺治年间,又在雨花台西麓重建祠、墓,分为两处。祠之楹柱上刻一副对联:“起懦廉隅一夕秋风生木末;成仁取义千年春草在长干。”嘉庆二年,方孝孺族人方昂来谒墓,又重修了祠和墓,并由著名的桐城派学者姚鼐作记。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扫帚巷位于中华门外长干桥东南 [下一篇]三牌楼的来历三牌楼在南京城区西..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意见与投诉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2008-2013 南京名片- 南京名片网

联系方式: 15851899322、15852917604 苏ICP备090512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