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早在远古时代就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大河。秦淮河有两个水源头,北源在句容市宝华山南麓,称句容河。南源在溧水县东庐山,称溧水河。南北二源合流于江宁县方山埭西北村。这一带河床宽广,水量剧增,形成干流,可通舟楫。然后河水绕过方山,向西北流经洋桥、青砂嘴,沿途汇集吉山、牛首山诸水,再北经刘家渡、竹山和东山,至上方门进入南京市区。
秦淮河至通济门外九龙桥,又分成内、外两支。其正流称内秦淮,过九龙桥直向西,自东水关入城,穿市区南部,会合杨吴城濠之水,西流至淮青桥,与青溪会合;再向西南流直得涉桥,爱小运河水;再经文德桥、武定桥、镇淮桥迤西而北,过新桥至上浮桥,又西北至陡门桥,与运渎水会合;又西北过下浮桥,出西水关,与外秦淮复合。外秦淮河过九龙桥向南迤西,经长干桥,合落马涧水,又西至赛虹桥,再分为两支,正支北折,经觅渡桥与内秦淮合流,北沿石头城至三汊河入长江;旁支西流,自赛虹桥过江东桥,流经北河口入江。秦淮河全长 100 多公里,整个流域 2600 余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 16 条,流经句容、溧水、江宁、南京等地,灌溉面积达 130 万亩左右。远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流动。沿河已发现原始村落遗址 50 - 60 个,著名的有湖熟文化遗址和窨子山遗址等。六朝时河身宽阔,是石头城的天然屏障。自石头城东至运渎(今通济门附近),设有 24 座浮航,平时浮航通行,战时断舟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