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之子,简文帝司马昱婿。初任秘书郎,后升建威将军、吴兴太守、中书令。他自幼就很有个性,本传说他:“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所谓高迈,就是指遇事有自己的主见。魏晋时代,品评士人风流的标准,特别注重容貌风度。王献之在七兄弟中不仅才思敏捷,而且风度翩翩。
耳濡目染,王献之从小就工书法,五体兼精,可以列入神品。如果说王羲之的书法是从苦学而来,那么献之便可以说有学书的天才。他43岁就死了,而王羲之在他那个年纪书法远未达到自己的高峰。因此,他在书艺上几乎有夺乃父之席的成就。他的草书在前人之上又创新风,有“破体”之称。整篇无论有多少字,从体势上看是一笔挥就,偶然有的字看似不连,实际上是血脉不断。楷、行、草在他们那个年代是新体,而王献之使这三体书法更加成熟了,他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是一个有开创性的开拓者。因此,他在书界的影响很大,与其父王羲之合称“二王”。存世墨迹有《鸭头丸帖》、正书《洛阳赋》十三行等多种,见《宋刻丛帖》。他的诗文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