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王献之
王羲之与王献之不仅仅是一对父子,更是两位著名的书法大家。秦淮河水哺育了他们,使他们充满灵性,最终化作神采飞扬的传世翰墨,成为中华瑰宝中的一朵奇葩。
王羲之,字逸少,祖籍琅王牙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于金陵乌衣巷显赫的王家,是王导之侄。初任秘书郎,后历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后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辞官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早年,王羲之看到卫恒的《四体书势》,曾立志要兼精名家各体。后来,古人墨迹看多了,认识到即使古之大家也少有众体尽善。这给他一个启示:前期致力临摹,务求形似;后期则应精研一体或二体,且不要亦步亦趋,应寻求自己独有之妙。最终,他博采众长,独创出妍美飘逸的新体,人赞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因而为历代书法者所尊崇,被奉为“书圣”。可惜,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后人摹本。行书以《兰亭序》为代表作,草书以《初目帖》、《十七帖》,正书以《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王羲之在文学上也深有造诣,《兰亭集序》等风神蕴秀、情韵绵绵,为优美的散文。原有集10卷,已佚,明人辑有《王右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