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内秦淮河一带歌舞升平、繁华似锦。两岸商家鳞次栉比,又有教坊司、酒楼、妓院集中于此,形成了“风华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的畸形繁华。多年寓居南京的清初著名作家吴敬梓在其撰写的《儒林外史》一书中描述说:“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凑集,金粉楼台。城里一道河,东水关到西水关是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满的时候,画船箫鼓,昼夜不绝。”又说:“每年四月半后,秦淮景致渐渐好了……到天色晚了,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着河里,上下明亮。”特别是洪武五年(1372年)的元宵节,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秦淮河上烯放水灯万盏,诚为一代盛事。据史书记载:“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两岸河房,雕栏画槛,绮窗丝樟,十里珠帘……薄暮须臾,灯船毕集。火龙蜿蜒,光跃天地。扬槌击鼓,踏顿波心。自聚宝门水关至通济门水关,喧阗达旦。桃叶渡口,乘流者喧声不绝。”秦淮河上的繁华景象是明代南京城的一个缩影,也是当时江南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秦淮河从此以繁华而闻名天下,“秦淮笙歌,历明清五六百年而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