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新河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总的
来看,对秦淮河的整治力度不大、效果不佳,历史上“秦淮碧”的
景象始终没能再现。
1975年,南京市根据“上游以蓄为主,中游疏浚河网,下游扩
大排水出路”的原则,决定开挖秦淮河分洪道—秦淮新河,以进一
步发挥它的综合效应,防止水患侵扰。从1975年至1979年的四年中
,国家投入8000万元,动用百万民工会战秦淮河。除疏理老河道外
,又重新开凿了一条人工新河,从东山镇小龙圩,经雨花台区铁心
桥、西善桥,到双闸金胜村入江,全长18公里,河面宽130—200米
。这样,秦淮河上游的洪水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长江,从而解决了
千百年来秦淮河给圩区人民带来的灾难。此河的开凿是秦淮河的又
一次大改道。如今,秦淮新河展新姿,河上行船畅通,河岸绿树成
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