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杜牧的《泊秦淮》充满着感伤之情,那么他的《清明》
一诗就清新可人。虽说清明时节是行人哀伤之时,但盛开的杏花却
寓意出一个温暖如春的前景。唐大和七年(833年)春,杜牧专程去
寻访杏花村,船停在秦淮河万岁桥旁(今日新桥)。杜牧见远处山
上一片粉红的霞光在闪耀,便问那是什么地方。船家说那就是杏花
村。杜牧与友人冒着蒙蒙细雨下了船,踏着泥泞的小路而去。这时
传来悠扬的笛声,只见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头戴斗笠,吹着横笛
,悠然而来。杜牧急忙向牧童打听酒家,那牧童用手一指,杜牧抬
头一看,山头上有茅屋三两间,一面旗帜迎风摇曳,隐约可见“杏
花村”三个字。他们了随即向山头走去。啊,真的好美,从山上望
去,漫山杏花盛开,一片灿烂。美丽的山色,纯真的牧童,野趣的
酒家,这一切俨然是一幅中国山水画,自然而和谐,令人陶醉!如
此美景,不禁使杜牧思如泉涌,诗性大发,脱口而出:“清明时节
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