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水把李渔哺育成一位文化巨匠
李渔
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李渔,字笠翁,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尤以戏剧和戏剧理论著称。同时,他对造园艺术又有极高造诣,堪称一代园艺家。
李渔是浙江兰溪人,顺治十四年(1650年),他杭州迁至金陵,卜剧于秦淮河畔。在金陵的20年,他的文化活动达到辉煌之巅,是秦淮河水把李渔哺育成一位文化巨匠,他在这里为中国文化史谱写了绚烂的篇章。
李渔一生著作甚多,著有《无声戏》、《十二楼》、《合锦回文传》等长短篇小说。他创作的戏曲《风筝误》后来被京剧大师梅兰芳改编为《凤还巢》,成为梅派经典剧目,久演不衰。李渔著述中成就最高的当推《闲情偶寄》,其中《词曲部》、《演习部》和《声容部》是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古代戏曲理论的著作论述古代戏曲理论的著作,影响极大。而《居室部》、《器玩部》、《种植部》则是园艺学集大成之作,在中国造园艺术史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在金陵期间,李渔以刻书卖文维持生活,他开办了一家“芥子园”书肆。由于经营有方,生活十分红火,名声日噪,与当时胡氏“十竹斋”、汪氏“环翠堂”同为金陵名肆。芥子园刻有多种版画书籍,十分精美,或以戏剧小说插图闻名,或以图谱、笺谱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