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乐路东段的武定桥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当时叫“嘉瑞浮桥”。武定桥是长乐路的东西要冲,为三拱大石桥。因桥南面为古时的长乐渡,渡旁古时有长乐桥,武定桥为上,故亦曰:“上浮桥”。它是秦淮河著名的24航之一“骠骑航”旧址。景定二年,建康知府马光祖重建,更名为“武定桥”。明初,中山王徐达家的后门正对此桥,因徐达谥“武宁”,遂改称此桥为“武宁桥”。清中叶,因道光皇帝名曰文(敏)宁,为避讳“宁”字,此桥又恢复“武定桥”的旧称。武定桥景色幽明,黄昏斜阳,风高月色尤为诱人,游人墨客留下不少诗篇,如“秋风又到秣陵关,独客穷途尚未还;武定桥头新月上,朦胧遥望紫金山”。回望历史烟云,夕阳下,月冷时,更令人发怀古幽思之情。武定桥除了本身的名气外,还因为这一带出过秦大士和黄思永两位状元,从而使武定桥更加出名。
秦大士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状元。他天资甚高,10岁能文,书法堪比欧阳询和柳公权。秦大士因姓秦,与宋朝奸臣秦桧同宗,既沾光又受窘。早年他有一首咏秦淮河的绝句,其中一句“淮水而今尚姓秦”,一时众口传诵,诗名大起。秦大士故居在武定桥东的“大夫第”,部分建筑保存尚好。